学校首页  |  ENGLISH

新闻动态

物流学院举办庆祝建校4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 2020年中美物流论坛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2-21 浏览次数:

2020年12月20日,物流学院采取线上会议的形式举办了建校4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2020年中美物流教育与研究论坛。论坛特邀请中美物流联合会会长Richard Gluck先生,中美物流联合会执行董事Chung Tam先生,中美物流联合会专家Tim Schneider先生、Martin Dresner教授、Tony Cragg教授以及Mehmet Yacin教授担任演讲嘉宾。国际交流处处长韩星、物流学院院长姜旭、物流学院党委书记王红、物流学院副院长芮嘉明、物流学院党委副书记孙涛及近百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的开始,全体参会人员观看了北京物资学院与美国在物流领域的合作视频,一起回顾了合作的历程,特别是中美物流与供应链联合培养项目的建设。精彩的视频过后,韩星处长致辞。韩星处长对参加此次论坛的所有人表达了感谢,今年是艰难的一年,但很感谢各位嘉宾能够克服困难与大家分享最前沿的物流理论。然后韩处长肯定了中美物流与供应链联合培养项目的重要意义。最后,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韩星送出了他对所有人的真诚祝福。

接下来,院长姜旭教授发表了致辞。姜院长总结了中美物流与供应链联合培养项目已取得的成绩,并强调了中美物流教育与研究论坛的重要意义。他祝愿中美物流教育与研究论坛能成为一个更好的论坛、一个持续性的论坛、一个引领中美物流教育的论坛。

接下来,六位演讲嘉宾分别做了不同主题的精彩演讲。中美物流联合会会长Richard Gluck先生演讲的主题是“美国物流管理体制研究及经验借鉴”。中美物流协会刚刚完成了中国交通运输部和世界银行要求的运输和物流行业政府监管历史和现状结构的比较研究。根据研究结果,为了提高中国货运和物流的效率、安全性以及可持续性,他总结了四个主要的建议,即:(1)政府政策应鼓励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以及每种运输方式内经济行为体之间的竞争;(2)政府应促进产业、研究和教育机构之间的伙伴关系,以提高物流和供应链的效率;(3)政府应该把改善物流和运输绩效作为一个关键目标;(4)政府政策应强调公众的安全和保护。然后,他根据美国物流业的经验以及实际案例对这些建议进行了进一步地分析。

中美物流联合会专家Tim Schneider先生围绕“欧洲物流管理体制研究及经验借鉴”的主题进行演讲。Schneider先生也是基于中美物流协会对提高中国货运和物流的效率、安全性以及可持续性提出的四个建议,从欧洲物流管理的经验以及欧洲的物流案例进行了更详细的分析和解释,并进一步提出了更具体的建议。

中美物流联合会执行董事Chung Tam先生的演讲主题为“全球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的要素——来自世界银行”。他的研究分享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全球物流与供应链竞争力,第二部分是全球供应链教室背后的想法和愿景。根据世界银行物流绩效指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物流和供应链绩效严重滞后。但是对于加入全球经济的国家来说,物流和供应链的表现对本土经济至关重要,而且物流不仅反映经济的繁荣,在疫情爆发期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根据2017年世界银行发布的《物流能力技术培训全球概述报告》,在预算、课程、内容、经验、质量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仍有一部分距离,他建议与发达国家的成熟机构开展合作,获得知识转让以及最新的教学方法。

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MartinDresner的演讲内容是技术与供应链战略。Dresner教授首先介绍了供应链管理技术策略的内涵、作用以及目标。技术策略包含三个重要的部分,分别是数据质量、软件以及技术基础设施。然后,他给出了6条在企业中成功实施软件的指南。最后,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向大家介绍了几个成功实施供应链数字化软件的案例。

中美物流联合会专家Tony Cragg教授以“加速数字供应链的转型”为主题进行了演讲。Cragg教授在演讲中强调了物流速度的重要性,物流速度在快时尚、提高就业、防止供应链中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企业来说,加快速度的重要方法就是自动化。Cragg教授以Gap和亚马逊公司为例,介绍了物流自动化对企业的作用,以及企业对物流自动化方面的投入。

中美物流联合会专家Mehmet Yacin教授围绕“有意义的供应链数字化”的主题分享了供应链数字化的悖论。Yacin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信息生产力悖论,也就是说,信息技术的采用不能通过协调公司的活动与业绩完美地联系在一起,所以要权衡投资和生产力。然后他分析了供应链数字化对供应链集成以及供应链敏捷化的影响,并提出可以从供应链集成以及供应链敏捷化的角度分析IT投资的收益率。

本次论坛对后疫情时代物流管理体制、物流人才培养、物流数字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国内国际物流的发展新动向及如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同时,论坛也增强我校中美物流领域的交流合作,向广大师生介绍了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物流体制、物流教育和物流技术,深入推进了我校“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